您当前的位置:都市生活圈资讯正文

就近就医省钱省力(一线探民生)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21-04-16 18:24:00  阅读:91003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 作者:安徽阜南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,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——

  核心阅读

  安徽省阜南县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,对内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,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;对外深化与三甲医院合作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切实提升县级医院治疗大病的能力。患者看病更方便、更省钱,获得感不断增强。

  

  今年53岁的周复喜,家住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店孜乡周集村。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他,需要一周做3次血液透析。

  “以前透析要去县里,虽然治疗费大部分可以报销,但来回乘车、吃饭一天也得100元。按每月4个星期算,一年额外支出也要花1万多块钱。”2019年10月,在阜南县人民医院医生的建议下,周复喜来到阜南县柴集镇中心卫生院做透析,不但不用再奔波,额外支出也全部省了下来。像周复喜这样,由县医院建议去乡镇做透析的病人,柴集镇中心卫生院如今已接收30多人。

  县级医院推荐病人去乡镇卫生院,既省钱又方便。这看起来简单,但前提条件却有很多,比如县乡医疗机构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、乡镇卫生院有相应的医疗水平等。

  为什么县级医院会放病人走?为什么这些病人会留在乡镇卫生院治疗?患者回流乡镇的背后,是阜南县扎实推进医改、打造县域医共体的不懈努力。

  直面问题——

  建设县域医共体

  血液透析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治疗方式,既要避免交叉感染,也要具备应对病人出现突发状况的能力。乡镇卫生院开展这项治疗,在拥有千万人口的阜阳,柴集镇是第一个。

  “我们当时就想,能不能让患者就近就医?”说起开展血液透析的原因,柴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万斌说,2019年大年三十,卫生院去走访贫困户,其中一位老人患有尿毒症,每周3次到县里做透析,遇上雨雪天气,还要包车前往。老人舟车劳顿,来回花费也多,家人跟着去陪护,也无法工作挣钱。

  万斌介绍,医院只要达到二级资质,就可以开展血液透析。柴集镇中心卫生院虽然资质符合,但在以前,没资金、没设备、没人才、没技术,他们想都不敢想。

  以前不敢想的事,现在为什么敢想敢干了?万斌说,是因为卫生院与阜南县人民医院结成了县域医共体。

  2015年3月,阜南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医疗改革试点县。彼时,作为贫困县,拥有173万人口的阜南,医疗基础设施较为落后,村医诊疗能力有限,乡镇卫生院有的连小儿发热都不敢收治。县级医院也无法满足需要,很多病人只得县外就医。改革势在必行。

  “当时阜南的县外就诊率是36%,除去外出打工的,还是有很多人专门外出就医。我们就分析病人外出是看哪些病,这些病县里能不能看,乡镇卫生院、村医能发挥什么作用。”阜南县医共体服务中心主任张伟说。

 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阜南县决定打造以县级医院为中心、乡镇卫生院为纽带、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共体,重构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机构关系和基层健康服务网。

  2015年,阜南启动首批试点,由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等牵头,分别与6家乡镇卫生院组成3个医共体。2017年,3个医共体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。

  理顺机制——

  医疗机构成一体

  成立医共体,怎么更好发挥作用?医共体的人、财、物谁说了算?问题涉及多个部门,遇到“九龙治水”怎么办?

  “医改要成功,就要打破原有利益机制,不拘一格选人、用人、放权。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时,我们的原则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”阜南县县委书记崔黎说。

  2016年,阜南县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试点,医共体内机构、人事、财务、资产、业务实行“五统一”,由牵头医院负责。2019年6月,阜南县的3个医共体优化整合为两个,全面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。

  “所谓‘紧密型医共体’,就是破解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让县乡村医疗机构在服务、责任、发展、利益4个方面形成一体,真正成为‘一家人’。”张伟介绍说。

  记者从阜南县了解到,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,该县将基本医保基金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项经费打包,按人头总额预付给医共体,预付经费如有结余,可以留用分配。这不但让医共体利益共享、责任共担,还让医院由原来的“要我控费”变成“我要控费”。

  “给病人省钱,就是给自己省钱。诊疗费、检查费、药品费等,都变成了我们医共体的成本。”阜南第一医共体牵头单位——县人民医院主要负责人屈开新说。

  在绑定利益、责任的同时,阜南还推进群众看病就医6个关键环节的贯通,包括专家资源、医疗技术、药品耗材保障、补偿政策、双向转诊、公共卫生服务等,以缓解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。

  “专家资源贯通,群众在乡镇也可享受县级医疗服务;医疗技术贯通,常见病、多发病以及Ⅰ、Ⅱ级手术和中医药服务等,在基层就能解决;补偿政策贯通,适宜病种在乡镇卫生院补偿标准更高,能够更好实行分级诊疗。”屈开新说。

  此外,阜南还建立了3个管理清单,即政府办医责任清单、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、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,一方面明确医共体责、权、利关系,一方面落实政府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。

  患者受益——

  县里看病少花钱

  今年75岁的周金芳,是阜南县柳沟镇张大坡村村民。身患高血压的她2016年出现过脑梗死,虽然当时没有留下后遗症,但也是心有余悸,担心脑梗死复发。

  “这都四五年了,村里医生10天来一次,检查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指标,告诉我怎么吃药。血压控制住了,身体一直感觉很好。”周金芳说。

  村医何春光在张大坡村工作已有20多年,以前村里脑血管疾病高发,每年都有10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,但通过他和同事在健康宣教、慢病管理、县乡导诊等方面的努力,如今发病率大大下降。即使有人发病,也能及时指明就医方向,降低致残、致死率。

  “病人少了,我们的收入却增加了,村民对我们也更加信任。”何春光说,以前村医收入没有保障,每月只有千元左右。现在他们的社保由财政购买,收入来源既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、药品零差率补助,还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和医共体转诊和奖励,每月收入达到4000多元。数据显示,目前阜南全县村卫生室门诊人次较改革前下降50%,而村医收入则提高了80%。

  小病就近看,大病县内治,为实现这个目标,在推进医改过程中,阜南还持续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。“对内是医共体,对外是医联体。我们与外面的优质三甲医院深化合作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切实提升县级医院治大病的能力。”张伟说。

  2016年,阜南县人民医院成立卒中中心,派出35名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先进诊疗技术,同时通过医共体提升乡村医生对脑梗死的认识度,并建立绿色通道,极大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,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愈率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阜南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已治疗3000多名患者。

  “当前,县内住院率达到76.1%,县级医院50种疾病住院患者个人自付金额降低38%,县乡医疗机构职工年工资分别提高40%、70%以上,‘百姓得实惠、医生有激情、医院能发展’的改革初衷基本实现。”崔黎说。

  (韩震震参与采写)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4月16日 12 版)

原标题:就近就医省钱省力(一线探民生)

【免责声明】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、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